【原创】《红楼梦》书中未解灯谜释意  
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释珍)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     两年前偶读《红楼梦》,见书中有诗谜若干未解,再看网上众猜之底,意为不妥,例如有些专家文章,只注重句中典故分析,使一谜批出多个谜底;有的解谜分不清谜意和谶意,二者混解,显得有些含混不清,岂不知谜面之每一诗句,都与谜底直接或间接相关,谜底猜错了,谜面句意对不上,也只能作囫囵解;有的猜谜不按出谜要求,“答一物”却猜人和事,这显然是不对的;有的只给出谜底,不作句解,给人以捕风捉影、似是而非之感。因此,本编特撰写此文,批出谜底,给出句解,以与对此感兴趣的读红各界朋友商榷。  
                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诗谜,大家一致认为谜底为“更香”,其实这谜底和谜面不能相符,似能对号之底,以猜烧柴做饭之“锅灶”为宜。诗谜作者知道人多会猜香,为了不让人往“香”底猜,于谜面诗句中,对有关“香”底进行了一一排除,现作分析如下: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谜面  
            朝罢谁携两袖烟,琴边衾里总无缘。  
            晓筹不用鸡人报,五夜无烦侍女添。  
            焦首朝朝还暮暮,煎心日日复年年。  
            光阴荏苒须当惜,风雨阴晴任变迁。  
 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 首句“朝罢谁携两袖烟”,看似与恭香有关,但却不能猜“更香”,因这里的“朝”字有朝恭之意,而“更香”本为计时之用,可以随意点,随意放,与“朝罢”之意不符。二句“琴边衾里总无缘”进一步对“香”底进行排除,明言谜底与“焚香抚琴”和“香熏衾被”无关。三句 “晓筹不用鸡人报” 鸡人意为官家报时官;“晓筹”意,有说为一早天明报时之竹筹,若用此意,就必用鸡人来报(因计时之筹,必为鸡人专用),但如“筹”字改用筹划之意,即一早筹划与谜底有关的事务(即准备早餐),就与鸡人无干了。四句“五夜无烦侍女添”  五夜指夜间五个时辰,一柱香大约燃烧时间为两小时,也就是一个时辰,若为更香,则每个时辰都需添香,这有悖于“五夜无烦侍女添”之意;“焦首朝朝还暮暮,煎心日日复年年” 灶口上簾为灶首,无不焦者,锅底为心,当然常煎,五、六句意,更合“炉灶”谜底(有猜更香者说,焦首取“柱香”意,煎心取“盘香”意,此说过于迁强,总不能为了猜谜,硬让更夫两香并用,再说盘香盘曲不易分段计时,更夫不可能用到盘香);七句表意是说,时间过得快,厨事工作繁忙,需要珍惜时间,一时忙不来就要耽误饭时。八句表意说,这件事情恒常不变,不会也不能受天气变化影响。至于说“朝罢携烟”之意,意于做饭生火之时,曲股躬身,两手并用,颇具朝恭之态,不但两袖携烟,更加呛鼻呛眼,既使备有烟囱,灶火初燃,火弱温低,烟囱一时难生抽力,当此,炉口往往大量喷烟;再说,家庭厨室,大小锅灶常备二三,也不会灶灶都有烟窗。释珍生长农村,少时常为此,固然深有感触。  
        贾政自忖“此物还倒有限”意,可理解为“此物为泥垛砖砌,非啥值钱之物”。红楼梦书中处处伏谶,此诗亦有谶意,这锅灶之用,件随人类文明而存在,风风雨雨,朝暮日年,年复一年,时代久远,目前已入末世(书中说贾雨村生于末世),时日无多,且会过得很快,“光阴荏苒须当惜,风雨阴晴任变迁”,这就有些无可奈何之意了。贾政品得个中滋味,固然叹息。  
     
        
      
        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诗谜之解  
        
          薛宝钗  
            镂檀锲梓一层层,岂系良工堆砌成。  
            虽经半天风雨过,何曾闻得梵铃声。  
         
        谜 底   塔糕     析解:  
          “ 镂檀锲梓一层层” 这一层层的塔糕模具是用檀木和梓木雕刻而成的; 
“岂系良工堆砌成”  这层层之塔( 指塔糕)哪里是由建筑良工堆砌而成的呢? 
“虽经半天风雨过,何曾闻得梵铃声” 指蒸糕过程,风为风箱之风,雨为蒸腾雾雨(塔糕为于年时,每用大锅大灶,过程中厨室蒸汽翻滚,水雾朦朦,正是雾雨之状);梵铃为庙中塔悬之风铃,句意为虽经半天风雨(蒸糕过程),不曾闻得梵铃声。  
             此谜底有猜“松塔“者,不妥,与镂檀锲梓意不符。松塔名之为塔,却无塔形,叫松球更合适。  
 
       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贾宝玉  
            天上人间两渺茫,琅玕节后谨提防。  
            鸾音鹤信须凝睇,好把唏嘘答上苍。  
         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 谜底   大雁     
        析解:  
        “天上人间两渺茫”  天上人间,人雁两观,都属渺茫。 
“琅玕节后谨提防”  琅玕节即七月初七之“七夕节”,这一天道家称作琅玕节。农谚说,立秋不立秋,六月二十头,当“七七”节之时,“立秋”已然半月有余,不多时深秋一到,即有北雁南归,人们对天上过雁大都唠有兴趣,所以提前提醒大家注意提防,不要错过。 
“鸾音鹤信须凝睇”  每雁过,首先听到雁鸣之音(鸾音鹤信),想要看到,尚须凝眸望天仔细寻。 
“好把唏嘘答上苍” 人们凝眸仰观,看到高天之雁不断变换队形南向而飞,往往唏嘘不已。  
 
       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林黛玉  
            騄駬何须系紫绳,驰城逐堑势狰狞。  
            主人指示风雷动,鳌背三山独立名。  
         
        此谜之底,说来不雅,竟是说一粪食性昆虫,分类称鞘翅目、蛴螬科一种蛴螬之成虫,俗名“屎克郎”(幼虫为蛴螬,民间称‘雌蝼’,成虫为屎克郎),其中一大型种,俗名“将军”者便是,其背甲前缘中央,有三个向前的三角突起,即称“鳌背三山”,“鳌”本为鳖盖,此处借而用之;騄駬,骏马名,周烈王八骏之一;风雷动,形容此物闻风而动之速,主人"指示"未完,已听其振翅嗡嗡而来,农村夏秋野外大手常能遇此。诗意易明,请读者自己揣摩。 
        点击阅读下一篇:《薛小妹新编怀古诗》谜语解 
       
        
      
        更新时间:25/1/25   18:33  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返回首页 
      |